在有机产品的分类表中,豆类蔬菜是指以嫩荚果、嫩豆粒及豆芽等供食用的豆科植物。我国可以进行有机认证的豆类蔬菜主要包括蚕豆、菜用大豆、豌豆、菜豆、刀豆、扁豆、长豇豆、黎豆、四棱豆。
豆类蔬菜简介
豆类蔬菜中,蚕豆和豌豆为长日照植物,适于冷凉的环境条件,比较耐寒,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;其他豆类蔬菜则属于短日照植物,喜温或耐热,很多品种对光照长短的要求不很严格,但是幼苗期有短日照,能促进花芽分化。
豆类蔬菜都比较耐旱,较低的土壤湿度除适于根瘤菌生活外,也符合豆类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。豆类的种子富含蛋白质,播种后水分过多,容易腐败而丧失发芽能力,因此早春露地播种最好干籽播种。开花前水分过多,容易引起茎叶徒长和减少花芽分化。开花和结荚时雨水多或土壤湿度大,又容易造成落花落荚。
豆类蔬菜以嫩豆荚或豆粒供食,又由于根瘤菌的作用,对氮素营养需要较少而需要较多的磷和钾素营养。
有机认证的相关规定
生产基地
有机豆类蔬菜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、工矿区、交通主干线、工业污染源、生活垃圾场等,距离公路主干线的垂直距离不少于500 m,而且地形开阔、阳光充足、通风良好,土壤pH值5.6~7.5。要求交通便利、地势平坦、水源充足、土壤肥沃、排灌便利。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-2008中的二级标准,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,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。
缓冲带
缓冲带为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、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临近田块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域。有机豆类蔬菜生产要求产地四周设置宽度不少于8 m的缓冲带。缓冲带可以是道路(不属于交通要道)、林带、河流、沟渠、围墙、藩篱等有形的物理障碍物形成的隔离带。
转换期
转换期为从按照GB/T 19630-2011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。有机豆类蔬菜生产要求转换期不应少于24个月。新开垦的、撂荒36个月以上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36个月以上未使用GB/T 19630-2011所列出的禁用物质的地块,也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。
有机肥的准备
应在基地内建有机堆肥场,堆肥场容积应满足本基地蔬菜生产的需要。如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周边有畜禽养殖场,可在基地建立沤粪池或沼气池,将禽畜粪便就地无害化处理转化为沼液、沼渣。应使用主要源于本基地或有机农场(或畜场)的有机肥料,可使用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动植物的粪便和残体,植物沤制肥、草木灰和饼肥等。
经认证机构许可可以购入一部分农场外的肥料,外购的商品有机肥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评估许可。有机肥料应在施用前两个月进行无害化处理,将肥料泼水拌湿、堆积、盖严塑料膜,使其充分发酵腐熟。发酵期堆内温度高达60°C以上,可有效地杀灭肥料中带有的病菌、虫卵、草种等。
有机豆类蔬菜播种
有机豆类蔬菜应根据栽培季节、栽培方式确定适宜的播种期。春夏栽培宜在1~5月分期分批直播或育苗,夏秋季栽培宜在7月至9月上旬直播或育苗,高山栽培宜在4~6月播种育苗。表1给出的是直播或移栽的时间,冬春季为提早成熟,育苗时可根据育苗设施适当提前15~20天。
有机豆类蔬菜运输
应配置专门的整理、分级、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场地及必要的设施,长途运输要有预冷处理设施。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冷链系统,实行商品化处理、运输、销售全程冷藏保鲜。有机豆类蔬菜产品的采后处理、包装标识、运输销售、包装标识等应符合GB/T 19630-2011有机产品标准要求。
综上,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很多,上面介绍了一些基本要求。只有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地环境、投入品使用、栽培方式等方面采取不同措施。才能更好地从事有机豆类蔬菜生产,认证才能取得成功!
(来源:有机认证网)